吳哥窟為於柬埔寨的西北面的 Siam Reap ( 暹粒 ), 距離泰國邊境約 150 公里。吳哥窟的高棉人與泰國的暹羅人常常發生戰事糾紛,Siam Reap 是平服暹羅的意思。

 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,他使用的石塊與埃及卓甫斯(Cheops)金字塔一樣多。是個深受12世紀的印度教影響很深的廟宇,突出而對稱的高塔外形,已被採用在柬埔寨的國旗上。感覺上小吳哥在柬埔寨的地位如同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一般,一層層的迴廊式建築也很相似。




  大寺院裡頭供奉著印度教三大天神之一「毘濕奴」(Vishru) ,占地極廣,東西長一千餘公尺,南北寬約八百多公尺,周圍有一條寬達二百公尺的城壕與護城河環繞。吳哥窟的正門在西面,是廣大的吳哥遺址中,唯一正門面對西方的神廟,入塔門後,參訪者必須先經過一條長達兩百多公尺,跨越護城河的石砌長道,有著七頭蛇( Nagas )的石雕橫亙於護城河,然後再通過近五百公尺的參道才能抵達中央神殿。兩旁的欄杆,是由七尊石構的大蛇像所構成的;五座主要高塔象徵須彌山的峰,是印度教諸神的居所,也是整個宇宙的中心。



  由於印度教的基本教義是以善惡得報為基礎的輪迴,他們認為善惡行為附著於個別存在的「阿特曼」(意為「我」)身上,而人類就在善惡中不斷地輪迴,反覆地死亡,所以只有把死亡切斷才是真正的解脫,而解脫的方法便是沐神之恩,與神結合為一。因此吳哥王會在生前決定死後與自己結合為一體的神,而忠實地祭祀祂,為祂建造寺院,目的就是希望死後解脫個別存在的阿特曼,而與神合為一體,成為真正的神。所以國王就是寺廟中所供奉的神之化身,因此「神王」信仰便是吳哥王朝中,諸王建造這些偉大建築的原因。




  來到小吳哥中央平台主殿下方,準備步上階梯,爬上近4~5樓以上的高尖塔,要先深呼吸壯膽一下,上去的時候只要手腳並用,不要往下看,爬上塔頂並不困難,可怕的是下來的時候,尖塔有四個面,但有設欄杆的只有一面,所以很多人都在這裡排隊等下去,當時我只敢看腳下的一個階梯,確定有踩穩了,才敢再往下一個階梯。





  在長達一千公尺外牆範圍內,有層層迭進的三重迴廊,及四隅拱中的五座高塔,古印度傳頌中的須彌山(Meru)【四王天居山腰四面,忉利天在山頂,山根有七重金山,在金山外有鹹海,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】被表現的妙俏。一九九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首先自眾神廟裏選中小吳哥,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加以保護。




  毘濕奴及濕婆乃是印度教中的兩位主神,吳哥眾神廟中所奉祀的大抵以此為主,不過在這裡所見到的神像卻與印度傳統迴異。小吳哥中供奉的主神八臂毘濕奴神,其面貌乃取自建造此寺的國王蘇利亞華爾曼二世,也就是說神廟中祭祀的對象並非遙不可及的天神,而是實際存在,以半神人自居的國王。印度教經典『博伽梵歌』(Bhagavad Gita)中曾提到的觀念,「人類中的帝王即是天神的化身」,在吳哥時期被發揮的淋漓盡致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貝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